上海2018年3月23日電 /美通社/ -- 3月23日,由德國制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霽達康復團隊攜手德國康復機構Dr. Becker診所,與上海國際醫(yī)學中心(SIMC)共同合作的世界一流康復中心隆重開業(yè)。上海國際醫(yī)學中心霽達康復中心(SIMC霽達康復中心)希望用歷經百年的德國神經康復理念與循證醫(yī)學經驗造福中國的腦卒中患者。
卒中康復:抓住關鍵期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腦卒中新發(fā)病例超過200萬,有約1100萬腦卒中幸存者[1];其中有3/4的幸存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殘疾,部分或全部喪失獨立生活和勞動能力,重度致殘者占40%以上[2]。卒中幸存者常伴有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以及言語、認知或吞咽障礙,他們面臨著身體殘疾的痛苦和生活信念受挫的雙重折磨,他們的家人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
其實,對于卒中給生存者所帶來的致殘,并不是毫無辦法。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數(shù)據(jù)證實,腦卒中康復是經循證醫(yī)學證實的對降低致殘率較有效的方案[3]。早期有效的康復訓練有助于減輕殘疾程度,預防卒中后遺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但是,對于卒中康復來說時間是關鍵。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神經內科主任、腦卒中中心主任李剛教授指出:“腦卒中后8-12周是患者身體功能障礙的快速恢復期[4],要抓住這個‘康復黃金期’去專業(yè)的康復中心進行治療。但遺憾的是,我國腦卒中幸存者一周內接受康復治療的比例僅為11.5%,42.4%的患者中風后根本沒有接受過任何康復治療。[5]”
德國模式:助力卒中患者重歸社會和工作崗位
在卒中康復領域,德國模式是公認的國際領先標準。德國腦卒中康復醫(yī)學已擁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并且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不斷地創(chuàng)新康復技術,獲得了顯著的成績。早在2005年,德國就有36.5萬名卒中康復者實現(xiàn)了重新就業(yè),約占康復總人數(shù)的45%。到2020年,這一數(shù)字將突破41.7萬[6]。
在談及德國康復模式的成功之處時,德國卒中康復專家、霽達康復醫(yī)療負責人Paul Schönle教授總結了三大特點:
而SIMC霽達康復中心也正是秉持著這三大理念,將德國卒中康復領域豐富的成功經驗帶到中國。
強強合作:將德國模式引入中國
霽達康復是勃林格殷格翰在卒中康復領域的首次嘗試,是為了把德國先進的卒中康復理念帶到康復醫(yī)療需求未被滿足的地區(qū)。勃林格殷格翰與Dr. Becker診所在康復醫(yī)學的研究和培訓領域建立了強大的合作關系,該合作將勃林格殷格翰在卒中領域豐富的專長和經驗與Dr. Becker診所在康復領域40余年的歷史相結合。
“在過去的20多年里,勃林格殷格翰一直與各相關方攜手共同促進中國卒中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們很高興能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提供‘藥品以外’的價值,以更好地服務中國的卒中患者?!辈指褚蟾窈泊笾腥A區(qū)總裁兼CEO潘大為介紹道,“與SIMC的合作是我們進入中國康復領域的第一步,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將德國模式的卒中康復帶到全國?!?/p>
在評價雙方的合作時,上海國際醫(yī)學中心院長黃翼然表示:“SIMC一貫致力于為全國乃至全球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醫(yī)療服務。此次我們非常高興與霽達康復合作,引進國際一流的康復技術與理念,發(fā)揮平臺型綜合醫(yī)院的優(yōu)勢,打造國際化、專業(yè)化的特色康復中心。讓上海及全國的卒中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德國標準的康復治療?!?/p>
SIMC霽達康復中心:幫助卒中患者重歸社會的“學校”
SIMC霽達康復中心從前期評估、到治療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從康復硬件設施到跨學科、國際化的團隊,從以患者為中心到用心設計的設施和環(huán)境都嚴格貫徹了德國康復的理念。
“罹患了卒中的患者就像回到了嬰幼兒階段。他們失去了走路、說話、吃飯,甚至是握抓物體等最基本的技能??祻途褪菐椭麄冎匦聦W習、掌握這些技能,從而重回正常生活甚至是工作崗位。這個過程并不比幼兒階段的學習容易,所以他們不僅需要物理治療,更需要理解、鼓勵、支持和關懷。”Paul Schönle教授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我們希望給卒中患者提供一個可以重新學習的‘學校’。幫助他們重新掌握生活的技能,恢復獨立生活的能力、自信和尊嚴。”
關于SIMC霽達康復中心的特色
SIMC霽達康復中心秉持著德國康復模式的三大理念,將德國卒中康復領域豐富的成功經驗帶到中國。
全方位、多維度的動態(tài)治療系統(tǒng):獲得良好康復效果的基石
霽達從前期評估、到治療方案的制定、再到整個治療過程都嚴格貫徹了德國康復的理念。“每一位卒中患者來到SIMC霽達康復中心,都能享受到非常全面的康復指導。”Paul Schönle教授介紹說?!叭粝肴〉昧钊藵M意的康復效果,多學科通力合作至關重要”。
患者的主觀意志對康復周期長短和效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同時也是為患者設置康復目標的重要參考維度之一。比如,一位患者愛好書法,他較大的愿望是能重新拿起毛筆寫字。那么,醫(yī)療團隊就會首先評估他通過康復達成這一目標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較大,就會針對這一優(yōu)先目標制定康復方案。
然后,再在患者病情動態(tài)評估的基礎上,開展物理療法、作業(yè)療法、認知療法、言語療法和心理療法等多元化治療手段。
除此以外,SIMC霽達康復中心的治療課程也是多種多樣的??紤]到簡單重復的訓練容易讓患者感覺枯燥、影響治療效果,康復中心還專門設計了多樣化的治療課程,比如畫油畫、做手工、下棋等,寓“治”于樂,從而激發(fā)患者的興趣、提高治療依從性。
想要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動態(tài)治療是對康復中心的硬件、軟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的。在硬件設施方面,SIMC霽達康復中心引進的不僅有國際一流的 “HOCOMA康復三大件”,還有互動有趣的體感游戲器等國際先進的康復設備。而在軟件方面,這里不但有駐院的德國高級專家和治療師,還有在德國接受過專門培訓的醫(yī)生、治療師、康復師及護士等跨學科、國際化的醫(yī)療團隊。
精細化的個體康復方案:真正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
細節(jié)往往是決定康復治療成功的關鍵所在。很多卒中患者個體間的癥狀表現(xiàn)差異很小,可能需要對某些細微之處進行觀察和判斷,這就需要詳細辨別患者的疾病過程、受損位置和癥狀表現(xiàn);針對個體的細微差異,定制相應的治療方案。例如,僅針對不同病情的手指康復訓練方案就有100多種。
SIMC霽達康復中心還特別注重恢復患者生活和職業(yè)技能的多樣性培訓,幫助患者克服功能障礙。在技能恢復方面,霽達為腦卒中患者專門設計了豐富的輔助工具,例如特制的筷子和勺子,用來幫助患者在手部動作不便的情況下可以自己吃飯。這些細節(jié)項目的設置,既可以循序漸進的幫助患者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也可大大減輕家人照料患者的壓力。
精細化還體現(xiàn)在包括病房在內的環(huán)境設計上。比如,SIMC霽達康復中心的病房門在設計的時候就比普通病房的門大,以方便輪椅進出;每張床位都配備一體遙控器以便患者方便使用;以及可根據(jù)患者需求改變體位的電動床和預防壓瘡的減壓床墊等。這些細節(jié)都是幫助患者順利完成康復治療的有利條件。
此外,SIMC霽達康復中心嚴格遵守了專業(yè)人員的配置比率,以確保醫(yī)護人員能始終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真正接受“個體化康復”。
兼顧身心的人文關懷:讓康復之路不再孤獨
在卒中康復中同樣不可忽視的還有心理因素。因為卒中不僅給患者本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擾,也會給家人帶來巨大的精神負擔。
對此,霽達康復給每位患者配置了一名專屬康復管家(case manager)。他(她)將全程陪伴患者及其家人,給予他們支持和關懷。這位貼身的專屬康復管家不僅負責監(jiān)督和鼓勵患者完成康復計劃,也是患者和家屬與醫(yī)生、護士和康復師之間的溝通橋梁。
備注:
[1] Wang W, et al. Circulation, 2017: CIRCULATIONAHA. 116.025250.
[2] 劉尊敬,等.中老年保健.2012,0814-15.
[3]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血組、神經康復學組.中國卒中康復治療指南簡化版.中華神經科雜志.2012;45(3):201-6
[4] 何俐. 《腦卒中康復要早、準、穩(wěn)》, 2013.
[5] Asakawa T, et al. Lancet, 2017, 390(10090):121-122.
[6] Prognos AG(2017) Die medizinische Rehabilitation Erwerbstätiger – Sicherung vonProduktivität und Wachstum, Available from: http://www.dbkg.de/downloads/pdf/die_medizinische_rehabilitation_erwerbstaetiger_sicherung_von_produktivitaet_und_wachstum.pdf[Accessed at 2 Novemb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