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一種網上免費二手房評估系統,讓賣家能比較方便地對自己的房屋進行估價。但由于網上估價系統的參數設置不一致,因此評估結果往往存在巨大差異。所以理性的做法是以網上評估結果為參考,通過自己的細致調查并結合專業(yè)人士的建議來進行定價。
賣房估價有學問
賣房時如何才能做到賣出一個合適的價錢,合理定價尤其是關鍵。
原本家住上海閔行區(qū)劉先生準備換購到楊浦區(qū),一來小孩上學、放學有人接送,二來有機會進入名校。劉先生需要先把自己的房子賣掉,然后再買房。為了賣個好價錢,劉先生參照小區(qū)內其他房源的掛牌價之后,要求中介以255萬元掛牌。讓劉先生感到有些意外的是,三個多月過去了,一個看房電話也沒有接到。但他必須在今年9月份之前在楊浦區(qū)買到學區(qū)房,否則很有可能面臨小孩無法順利就讀的尷尬情形。在征求中介意見,并通過自己對市場進行細致考察之后,他了解到,同類房源目前掛牌價在245萬元左右,他最初確定的掛牌價顯然過高。于是他重新確定了一個掛牌價,結果很快就來了人看房。
劉先生前后兩次不同的遭遇告訴我們,合理定價對賣房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房屋進行合理定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房產能否成功售出。顯而易見的是,如果要價過高,購房者通常會“用腳投票”,此類房源不受待見自然不難讓人理解。
除了遭受購房者“白眼”之外,中介通常也會對這類房源進行“冷處理”。“如果賣家不顧行情而漫天要價,即使我們大力向客戶推薦,但很難得到買家的積極回應,等于做無用功。因此我們只能把這類房源‘晾’在一邊。”這位人士如是說。
做到合理定價,還能規(guī)避違約責任。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此之前,有不少“跳價”行為是因為掛牌之前定價低于市場水平造成的。而在收取定金之后方知定價過低而要求加價導致交易無法繼續(xù)時,面臨承擔“退一賠一”的違約責任。目前,有買家主動提高定金標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反悔,則需要賠付更多的違約金。
網上估價系統不靠譜?
為了滿足賣房需要,一種網上免費估價系統應運而生。但其能否幫助賣家真正實現合理定價呢?
據了解,網上評估一般要求賣家輸入房型、樓層、裝修、朝向、房齡、區(qū)域內交通配套、景觀等,同時還會根據其他因素進行精準評估,比如裝修花費情況、通風采光、噪音影響、建筑類型等。網上評估系統無一不自認為是“完全根據客觀的數據和科學的理論算法,不存在任何人為主觀因素”。同時,還有網上估價系統會提供同一小區(qū)內其他房源的掛牌價,供賣家對比并進行微調。
那么,網上估價系統到底有多大應用性?記者選取自己所熟知的一套面積為66平方米的小兩房進行測試。在某網站上,記者按照要求填完相應信息之后,該網站給出了148.25萬元的報價。而在另外一家網站上,填上相同的信息之后,該網站給出的“初評結果”是135萬元,兩者相差達13.25萬元。相同房源,在不同的評估系統中,居然得出了不同的結果。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形,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因為每種系統參照的標準并不一致。鑒于這種情況的存在,網上免費估價系統其實也無法做到準確估價。還有業(yè)內人士猜測,為了能夠讓賣家以稍低的價格掛牌,不排除有個別中介公司的估價系統還會故意“做”低價格。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有些專業(yè)類網站推出“網上在線評估”活動,根據網友提供的房屋資料,由專家顧問團給出建議。但記者發(fā)現,專家顧問團成員均來自房產中介,部分人看起來非常年輕,估計從業(yè)時間也不會很長,因此他們給出的建議,到底有多大的參考價值,不得而知。
自行估價“三步走”
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定價呢?
專家建議“三步走”。我愛我家華東區(qū)域市場總監(jiān)俞靜表示,可以采用網上評估和實地探訪相結合的辦法,同時輔以求助資深人士等手段,就可以做到合理定價。
首先是借助網絡的力量。俞靜表示,網上估價系統雖然無法給出百分之百準確的市場價,但是借助該系統,賣家可以了解自己的房產處于什么樣的價格區(qū)間。記者查閱某網站房價評估頻道發(fā)現,只要錄入基本的房屋信息,如建筑年代、樓層、朝向、房型、面積等,該系統便會提供評估單價和評估總價兩個信息。
其次是在大量走訪的基礎上,采用比較法來確定房屋價格。在走訪過程中,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房屋所在樓盤的均價,以及同一樓盤內部類似房源的掛牌價和成交價;周邊小區(qū)類似房源的掛牌價和成交價等。
最后是咨詢專業(yè)人士。一般情況下,專業(yè)人士一直處于市場最前端,他們對房價水平、價格走勢都比較了解,所以向專業(yè)人士求助,也算一個不錯的辦法。不過俞靜提醒說,行業(yè)人士對市場的認識也存在偏差,因此給出的說法不一定能夠完全與市場實際情況完全契合,所以應該多找?guī)讉€人進行咨詢,以便能夠得到更加貼近市場的說法。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如果有從事房產經紀的朋友,那是最好不過了。因為房產經紀人可以登錄房產交易中心的系統,獲得最新的房屋成交信息,包括實際成交價格等,而這對買賣雙方來說,都是無法辦到的。專家建議,在獲得最新成交價格之后,可以結合前面所做的準備,并根據市場實際變化情況,來確定最終心理價位。如果房價處于上行過程,賣家可以適當加價掛牌,但必須符合市場運行情況。比如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加價幅度不宜過大,否則會因為要價過高而耽誤售房時機。
不過賣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具體的房產交易過程中,房產的價格會因為買賣雙方的需求偏好和心理而上下浮動,所以最終的評估結果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市場價。而我們通過相對科學評估,力求避免定價太低而吃虧,或者定價過高而無法成交的尷尬情形。
當然,如果想要獲得更加準確的定價,則只有通過具有專業(yè)資質的房產評估公司進行評估。但此舉會增加賣家的賣房成本,賣家不大愿意接受此類服務。一般情況下,此類服務會按照房價的千分之一來收費,如對一套總價為300萬元的公寓進行評估,評估費為3000元。
查閱《理財周刊》更多精彩文章,請登錄第一理財網(www.Amoney.com.cn)。如需轉載請與第一理財網021-64829031聯系,未經授權,嚴禁轉載。